健知教育官方网站|儿童注意力读写力训练专家  登录  注册会员 

正念练习有助于改善儿童注意力不足

图片

你很有可能已经听说过“正念”一词,它现在似乎无处不在——被评价为新瑜伽,管理情绪压力的优选方法,阿普唑仑(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的药物)的替代品。但是,除了那些嗡嗡声的引导语,正念到底是什么?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是一位科学家,也是当代医学上正念之父,在30多年前,他开发了一种称为“正念减压疗法”(MBR)的治疗性冥想实践,将正念定义为“以一种特殊方式关注:刻意地安住当下,并且不持有任何评价。”

 

那是简短版的定义,我们展开来解释一下,正念是一种冥想练习,首先要注意呼吸以专注于此时此刻此地,而不是曾经发生的事情或你担心的事情。正念练习的最终目标是使你与烦扰的想法和情绪有足够的距离,以便能够观察到它们而无需立即对其做出反应。

 

在过去的几年中,正念已经成为一种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方法,其患病范围从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到焦虑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和压力,好处被证明是巨大的。但是,你如何向五岁的孩子解释正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全科医生和正念教练艾米·萨尔茨曼(Amy Saltzman)博士在向孩子们教授正念时,不愿定义“正念”这个词,而是希望孩子首先体会到这种经历——找到他们“安心寂静之处。”

 

她说:“我们首先要注意呼吸。” “呼气膨胀的感觉,体会吸气与呼气之间的宁静。我邀请他们在呼吸之间的空间中休息。然后,我解释说,这个寂静的地方永远伴随着我们—当我们悲伤,生气,兴奋,快乐,沮丧时,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体内感觉到它。它成为一种觉知的体验。他们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行为。”

 

萨尔茨曼(Saltzman)博士在实际工作中,向面临各种挑战的儿童和青少年传授正念。“我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们一起工作,他们有焦虑,抑郁,自闭症,愤怒管理等问题。一对一工作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量身定制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萨尔茨曼还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八周的正念训练,该研究的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已记录到焦虑减轻和注意力改善。他们的情绪反应较弱,能够应付日常挑战并选择自己的行为。

 

正念如何重塑大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相信人脑在成年停止生长后,便少有变化。最近,科学家发现大脑实际上极有可塑性。借助正念练习和其他活动,我们可以通过重组神经联结,来改进那些我们曾以为是天生不可变的特质,如注意力、智力乃至心理健康。就身体的锻炼而言,虽然我们不能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身高、外形,但是我们能够强化体能;就大脑而言,研究发现长期正念练习者的大脑,许多部位显现出基线活动度的改变,甚至大脑灰质的数量与形状也改变了。

 

正念练习训练使我们注意于自身认知的行为模式,以便觉知心的本质,正念也改变我们回应这些心念、事件的方式,因此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式。由于正念练习,与我们一起生活了很久的心念模式从最基础的层次开始转变,身体也会受到正念练习的影响。心放轻松时,身体也会跟着放松,而转入自然的疗愈状态,在此状态中,我们的身心能较快地从压力与疲劳中复原。觉察身体的正念练习(身体扫描),也帮助我们更善于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了解身体何时出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实验研究发现,在正念练习期间我们的心律与血压皆会下降。

 

正念还能启动大脑中与情绪调节、快乐指数、正面观点和身心韧性相关的区域。因此,正念练习有助于面对强烈的情绪,似乎能使人变得快乐或乐观,甚至还能强化免疫系统。研究显示:正念练习者能更快地从牛皮癣等皮肤病中恢复;在接种流感疫苗的时候,能制造更多的流感抗体。

 

正念练习为成人带来的身心利益,也适用于儿童,它能够建立、增强儿童现有的力量,而且完全天然,没有任何副作用,对我们的身体以及大脑、心灵有许多的帮助。正念练习是儿童能为自己随时随地而做的活动,所以可以根本上赋予儿童力量。如果孩子们学习一些技巧,他们在生气时能用来柔和自己,在有需要时可以保持专注,能舒适地保持着觉醒。

 

图片 

 

6种感官练习:改善儿童注意力不足的正念练习

 

6种感官练习,可以磨炼感官的觉察力,以及了解“认知、认知和感受之间的关联性”的洞悉力。用聚焦于5种感官的正念练习将孩子带入正念,是具体可行的方法,在这5种感官之上的第六种感官:认知或认知,是这个练习的核心部分。

 

这个练习,已被用于注意力不足的儿童,因为它能快速地转移注意力并有完整的引导。其目的是要将觉察力带到不同的感受,以及我们对这些感受的反应。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感受分为3种:令人愉悦的、不愉悦的、中性的。注意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如何回应这些感受。可以令人惊奇地发现,我们是多么想改变让我们感觉不好的事物,以及多么留恋让我们感觉美好的事物。

 

这个练习时间较长,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与注意力能力情况,加以简化或分次完成,渐渐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各个感官,融入一个之后,接着再注意下一个。

 

以下是练习内容:

 

请孩子们说出5种感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然后,将他们引入第六感官:认知。问问他们,是否能够归类他们对愉悦、不愉悦、中性感受的反应?比如冰激凌的滋味是令人愉悦的,某人尖叫的声音是令人不愉悦的,纯棉衣衫的感觉是中性的。帮孩子们想一些例子,直到你确定他们清楚这些观点。你也可以为这个练习画一张图,图中有一间有着6扇窗的屋子;这些窗是让我们透过6种感官来感知外在世界的感知之窗。

 

第一部分:视觉

花几秒钟指出孩子视线所及的事物,然后描述这些事物的细节。举例来说,乍看之下,这房间也许只有少数几个红色的物品,让孩子们猜猜到底有多少,再请他们看仔细些,指出他们遗漏的红色物品。现在,自己安静地数一下有多少红色物品,也让孩子们数一下。

 

第二部分:听觉

将孩子们带到户外,或将屋内的窗户打开,让他们将其他感官“转弱”而仅注意聆听声音。静默几分钟后,让孩子们安静地拿出一张纸,写下他们听见的每一种声音。几分钟后,请他们数一数他们共听见了多少种声音。之后,让每个孩子分享一个尚未被提到的声音,每个人轮流分享一次。

 

第三部分:触觉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并尝试静止不动、放松地坐着。首先,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身体与物品接触的部位。从脚开始,注意穿着袜子的感觉如何,也许脚在鞋内有紧或松的感觉,尝试轻柔地将脚放在地上。现在,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腿与裤子的接触处皮肤的感觉如何:痒?粗糙?温暖?冷或沉重?感觉是否有所变化?现在,再注意腹部,也许可以感觉到腹部的起伏,这让衣衫和裤子变紧绷。这感觉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中性的?所坐的位置感觉起来如何?舒服还是不舒服?他们的手正碰触什么?手的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令人愉悦还是不愉悦?你可以延伸这些内容,或依你的情况加以改编:空气接触脸、头时的感觉如何?注意你的双唇互触的地方,注意你的上下眼皮相遇之处,注意你的鼻子、嘴接触空气的地方,注意吸气时的冷空气,呼气时的暖空气。现在觉察你身体内部的感觉:你的肚子,你的心跳。谢谢你的身体照顾你。现在,缓缓地将觉察力从感知之窗带回到房间。

 

第四、五部分:嗅觉和味觉

你可以依自己的风格与孩子们的情况,自由地运用或调整练习的内容:

闭上你的眼睛,呼吸几秒钟让自己安静下来。注意腹部、嘴、鼻子里的呼吸。呼吸带来什么?首先,觉察你的鼻子,注意冷空气、碰触你的鼻端。你的呼吸和鼻子带给你什么、告诉你什么?将你的觉察开放给你的鼻子之窗可能会带来的任何气味。譬如房间的气味,新鲜的或不怎么新鲜的空气(说出现场的一些气味:食物、地毯、植物等)。你体验到什么?愉悦?不愉悦?中性?这些气味是否让你想到任何人或任何去过的地方?你觉得自己是想要它们更强烈些,还是想避开它们?也许它们让你皱起鼻头?你的心叫你去做什么?

 

现在将你的觉察力带到你的嘴,以及嘴中进出的空气。注意在嘴中的任何味觉。也许是空气的滋味,也许是你之前吃过或喝过的东西的滋味。这练习较难,但看看你是否能注意到什么。也许味道来自舌头或两颊,也许是嘴唇上的护唇膏。感觉起来如何?你的心在做什么?

 

第六部分:认知

带领孩子尝试下面的练习,或者视情况作调整:放松眼睛,先专注你的呼吸。当心稳定地专注于呼吸上时,你最常注意到身体哪个部位?觉察声音、气味与味道,坐着的感觉…当你准备好时想象自己正坐在一条河流的岸边,看着河水流过,注意河流里流着什么。也许是一片叶子,缓缓地被河水带走。你可以看到这叶子出现在上游处,然后靠近你,从你身边流过,流到下游,然后从你的视野里消逝。你的每一个认知就像一片叶子。仅仅觉察认知就好,不跟随着认知,不让认知将你带走。注意着认知的到来,然后将注意力回到河流中,让认知离开,不随着它去旅行。当认知出现时把它们放到叶子上,让它们只是流走,然后把你的心带回河流。你不需要和认知一块儿坐在叶子上跟随着它。仅仅就是知道认知,小心地将它放在叶子上,让它流走。再坐一会儿,当认知来时,注意它。如果有任何感觉出现,例如想要挠痒痒或想要扭动身体,试着只是把这想挠痒、想扭动的认知放在叶子上,感受一下它是正向的、负向的,还是中性的,并让它流走;如果你忘记这么做而不小心搭上叶子的旅程,那么只要游回岸上重新开始即可。不用担心你有多少次想随着认知而去,只要总是能放掉它而后游回岸上即可。水流会一直强劲地奔腾着,试着把我们拉走。如果那认知很重要,它将会再回来。

 

现在,让我们谢谢我们的6种感官:谢谢眼睛努力帮助我们看见;谢谢耳朵总是向周遭的声音敞开;谢谢鼻子帮助我们唤到花香或告诉我们食物是否新鲜、安全而美味;谢谢味蕾帮助我们享用食物的滋味;谢谢我们的身体照顾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大地,感谢我们周遭的事物和人;最后,谢谢我们的心让我们有认知,而这些认知,毕竟只是认知。

在线咨询: 您好,我是健知小王老师,很高兴为您服务。 您好,我是健知小山,很高兴为您服务。  | 电话咨询:020-29066529 | 微信咨询:136197700  | 留言咨询

版权所有: 广州健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70958号 | 关于我们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174号星辰大厦东塔1001 |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5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