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的本体觉系统
本体觉障碍指的是不能通过肌肉、皮肤、关节感受感觉的过程。本体觉障碍几乎都会伴随触觉与前庭平衡觉的问题。有触觉或前庭平衡觉问题的孩子通常就只有单一的问题,但有本体觉问题的孩子几乎都会伴随其他的问题。
本体觉不良的孩子很难诠释有关身体位置与移动的感觉,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有效率地调节这些潜意识感觉。无论他们是属于感觉反应不足或感觉寻求,都可能无法运用这些信息。他们在街上走路、进出浴缸、穿过操场时,经常会显现出困惑的神情;无论是看到什么东西或什么人,也都可能会显得神经兮兮。对他们来说,辨别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以及自己移动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他们无法监控自己的粗大动作肌肉与精细动作肌肉,也很难控制动作与执行动作。他们可能会笨手笨脚,很容易沮丧。在别人看来,他们简直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
他们可能很难掌控东西,不懂得拿捏力度,经常不是太用力就是不够用力,门把手转了很久,还是打不开,经常弄坏玩具或弄断铅笔,不时地打翻牛奶。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掌控很重的东西(例如装水的水桶)或是很轻的东西(如叉子或梳子),也不知道如何举起或抓握。因为他们的身体意识很差,所以必须在眼睛看得到的情况下,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没有视觉的配合,就很难执行普通的工作,例如穿衣服、拉拉链、扣扣子、起床等,除非能够看到自己的动作。否则他们无法协调身体两侧的动作。他们缺乏姿势稳定感,所以可能很害怕移动,每做一个动作、每变换一次姿势都会让他们失去警戒,让他们觉得不安全。效率不佳的本体觉系统会导致调节、辨别、动作执行的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每个动作。
感觉调节障碍
本体觉过度反应——“哦!不”型的孩子
本体觉过度反应的孩子不愿意伸缩自己的肌肉。他们的身体意识很差。此外,他们的肢体肌肉经常出现僵硬紧绷的现象,无法协调。在缺少“内部觉察”的情况下,往往“看不见”自己的身体在做什么。他们不愿做跳跃、单脚跳、跑步、弹跳、爬行、滚动等会带来许多感觉刺激的活动。也可能不愿从事某些姿势特殊的活动,比如模仿动物走路、攀爬单杠,也不愿上体育课,更不愿意做广播体操。主动的移动会让他们感到焦虑,被动的移动(比如别人将他们紧紧地抱住,或是移动他们的手脚)也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本体觉过度反应也会让这些孩子变得相当挑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些食物嚼起来比较费力,需要得到协调能力的配合,但他们嘴巴的肌肉却无法获得必要的感觉信息。
本体觉反应不足——“噢,嗯”型的孩子
本体觉反应不足的孩子似乎缺乏移动与玩耍的动力,通常他们的本体觉(触觉本体觉)辨别能力很差,而且有姿势的问题与运动能力障碍。因此常常会“固定在某个位置”。举例来说,他们写字时,会把手肘靠在肋骨上,以获得较多感觉刺激,弥补姿势的不稳定感。
他们与本体觉过度反应的孩子一样,也缺乏“身体内部的觉察”,身体的意识差,而且通常不太会玩玩具和掌控东西;然而,与感觉逃避型的孩子不同的是,他们无法注意自己的坐姿,就算按照不舒服的坐姿坐了很久,他们也没什么感觉。他们被刺激了,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穿衣服也不知道怎么调节姿势,别人帮他们穿衣服时,也不会在乎别人是否在移动他们的手脚。“噢,嗯”这是他们一贯反应。
父母与老师可能会注意到,这些感觉灵敏度不高的孩子在大量的活动之后会变得比较清醒和警觉,也变得比较有条理性。只是这些小朋友需要别人叫他们做,他们才会去做。家务活、教室里的活动都可以针对本体觉障碍进行干预,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警醒程度。
本体觉寻求——“要更多”型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就像破碎机或缓冲器一样,很喜欢冲撞的感觉。他们很渴望主动的移动,喜欢推东西、拉东西、让自己像坠机一样摔倒在地,或是撞墙、撞击桌子,撞人。此外,他们还很渴望肌肉与关节等部位的被动感觉刺激,如结实的拥抱,或是在打斗时被人压挤甚至被揍的感觉。
他们总是不停地寻求感觉刺激,会通过咬东西、踢东西、撞东西,以及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些感觉寻求的孩子会自行寻求感觉的刺激,如咬自己、撞摇篮或是撞墙等。感觉统合的治疗可给予这些孩子大量且强烈的本体觉刺激,降低他们的警醒程度,借此改善他们的失调情况。